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稳住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27 15:31来源:青岛创客之家浏览次数:578
各区(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政策措施>的通知》(鲁农办字〔2022〕20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稳住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4日
稳住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保障粮食安全政策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利用农田建设补助、基本建设投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等资金,健全高标准农田投入保障机制,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亩1950元,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1.7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责任单位:农田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2.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按照统一补贴标准,确保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第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弥补成本上涨影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责任单位:种植业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3.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充分利用中央财政800万元绿色高质高效资金。稳步提升大豆产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努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目标。落实玉米“一防双减”政策,用足用好市级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资金,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确保秋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责任单位:种植业处、财审处、农技中心,各涉农区市)
4.加快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突出补贴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高效、节能环保机具应用,优先保障粮食生产机具补贴。规范高效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农机报废补贴范围。优化实施操作流程,全面推行限时办理,加快补贴资金兑付。(责任单位:农机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5.促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围绕“保、育、测、繁、推”等关键环节,对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种单位的企业、社会组织,每年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补助政策;对主导或自主选育新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并取得新品种权的企业,分别落实相应一次性奖励;对我市在全国种业细分领域排名前3名或经中国种业领域协会信用评价3A级及以上,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连续两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推进建设青岛市种子检测中心。(责任单位:种业处、财审处、农科院,各涉农区市)
6.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建设区域示范基地,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继续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能手等社会力量提供农技服务。(责任单位:科教处、农技中心,各涉农区市)
7.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创新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扩大粮食作物投保比例,开展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试点。2022年小麦、玉米农业保险参保率达到80%。(责任单位: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政策
8.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加快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和中药材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集约化育苗中心、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适度扩种时令性强的应急品种,稳定增加“菜篮子”产品供应。统筹解决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产区“滞销卖难”、销区“买难买贵”问题,保障“产得足、供得上”。(责任单位:种植业处、市场配置处、农技中心,各涉农区市)
9.稳定生猪产能。确保能繁母猪15.94万头、规模猪场845家以上。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年内建设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个。创建国家级无疫小区1处以上,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10家以上。加快落实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财政奖补资金。确保全市肉蛋奶总产量持续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畜牧业处、防疫处、财审处、疫控中心,各涉农区市)
10.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区(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建或改扩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5个,落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市场配置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三、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
11.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巩固全国第一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成果,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向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等方向倾斜,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争创全省“两全两高”示范市。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为重点,支持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年内完成农机深松(深翻)整地作业面积8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农机处、农技中心,各涉农区市)
12.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三年攻坚行动,落实每年2000万元市级财政支持政策。抓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加快推广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技术。支持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继续抓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新建市级种养循环示范基地5个,化学农药、化肥用量保持负增长。(责任单位:投入品处、种植业处、畜牧业处、财审处、农技中心、畜牧工作站,各涉农区市)
四、保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13.培植建强农业全产业链。加快省现代农业强县、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省绿色发展先行县等省级奖补资金执行进度,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推动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见效。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田园综合体建设水平。(责任单位:乡村产业处、发展规划处、农田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14.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探索构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争创全国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认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新建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2个,对单个数字农业示范园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场配置处、财审处)
15.优化品牌农业发展。对获得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给予50万元奖补,对获得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的给予15万元奖补,打造“青岛农品”品牌矩阵。新培育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新创建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实施2022年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市场配置处、质监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16.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粮油类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试点项目。持续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联创活动,年内新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家。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按照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补助总量不超过100元、扩种大豆总额不超过150元的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服务主体面向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成方连片开展社会化服务。(责任单位:政策改革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17.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推动建设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创建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责任单位:乡村产业处,各涉农区市)
18.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充分落实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稳步推进“粮改饲”工作,支持发展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料产业,扩大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增加收贮量。(责任单位:畜牧业处,各涉农区市)
五、保障乡村发展活力政策
19.扎实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清脏治乱”,改善村容村貌。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协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新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处,各涉农区市)
20.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落实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财政奖补政策。根据省上安排申报创建第二批省级示范区。开展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评估认定。启动建设10个左右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研究制定示范片区财政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委农办秘书处,各涉农区市)
21.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发展。对工商资本年实际投资1亿元以上的乡村振兴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财政奖补。推进“信贷直通车”服务,重点支持10万-300万元额度的适度规模经营贷款需求。推广“齐鲁富民贷”“琴岛托管贷”等产品服务,满足参与农村发展各类建设主体的融资需求。(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政策改革处、农村扶贫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22.加大乡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支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种养加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乡村发展带头人等示范培训,实施头雁培育项目,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责任单位:科教处、人事处、财审处、农技中心,各涉农区市)
六、保障脱贫人口帮扶政策
23.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逐户逐人逐项抓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保障等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加强动态监测,对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或因疫情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贫困。(责任单位:农村扶贫处,各涉农区市)
24.加快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建设。积极整合行业、社会等资金资源,集中连片打造1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带动、环境整治、人才培养、乡村治理、巩固成果6项内容集中连片打造,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优化衔接补助资金使用,实际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比例不低于60%。简化优化项目流程,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完工。强化县级财政衔接资金保障力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支出进度9月底达到75%以上。加强扶贫资产运营管理,规范资产收益分配使用,优先用于保障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稳定增收。(责任单位:农村扶贫处、财审处,各涉农区市)
25.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面向农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等特殊群体,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创设力度,着力提高其收入水平。(责任单位:农村扶贫处,各涉农区市)
26.推进重点区域帮扶。出台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支持政策。组织4个经济强区和23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责任单位:农村扶贫处,各涉农区市)